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执行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会昌县肉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6年)

访问量:

会办字〔202468

中共会昌县委办公室 办公室

关于印发《会昌县肉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6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县属、驻县有关单位:

经研究,现将《会昌县肉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会昌县委办公室         办公室

                             2024722

会昌县肉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242026年)

一、肉牛产业基本情况

(一)产业发展现状

1.品种来源

会昌县肉牛品种主要有吉安黄牛、信丰山地水牛、西门塔尔杂交牛、安格斯杂交牛等。其中吉安黄牛、信丰山地水牛为国家级地方畜禽品种,在会昌县及周边地区以农村散养或小规模放牧饲养为主;西门塔尔杂交牛、安格斯杂交牛主要从吉林、内蒙古、广西、贵州等地引进,以养殖场圈养为主。2022年会昌县新建了周田、永隆、庄埠3个母牛人工授精冷配站,同时对现有的文武坝、西江、右水3个母牛人工授精冷配站进行了升级改造,开展母牛人工授精冷配杂交改良,扩大本地优良肉牛品种的比率和数量,逐步改善犊牛依赖外调的局面

2.养殖规模

会昌县肉牛养殖呈“三点一线”,即西江、文武坝、周田三个重点镇,西江-庄口-珠兰-文武坝-麻州-站塘-周田肉牛养殖带的布局,大力培育规模养殖场(户),初步形成规模优势。2023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15.01万头,其中存栏8.68万头、出栏6.33万头、存栏母牛2.42万头,牛肉产量7219.27吨。

1 各乡镇存栏、出栏数量

                                                   单位:万头

序号

乡(镇)

饲养量

存栏

出栏

1

文武坝镇

1.43

0.82

0.61

2

西江镇

1.38

0.80

0.58

3

周田镇

1.51

0.90

0.61

4

庄口镇

1.35

0.77

0.58

5

筠门岭镇

1.17

0.64

0.53

6

麻州镇

0.77

0.44

0.33

7

右水乡

1.03

0.62

0.41

8

珠兰乡

1.03

0.58

0.45

9

富城乡

0.80

0.45

0.35

10

永隆乡

0.76

0.41

0.35

11

站塘乡

0.53

0.32

0.21

12

小密乡

0.52

0.31

0.21

13

中村乡

0.47

0.30

0.17

14

庄埠乡

0.54

0.30

0.24

15

高排乡

0.43

0.25

0.18

16

白鹅乡

0.41

0.24

0.17

17

晓龙乡

0.35

0.21

0.14

18

洞头乡

0.28

0.17

0.11

19

清溪乡

0.25

0.15

0.10

合计

15.01

8.68

6.33

全县肉牛养殖户约2000户,拥有会昌县金旺达林牧发展有限公司、赣州市昌隆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荣昌谷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3家存栏1000头以上的龙头企业,其中会昌县金旺达林牧发展有限公司已列入省级龙头企业、省级标准化示范场。通过辐射带动建成存栏5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81家,存栏50头以下的肉牛养殖户达1800多户,在建规模养殖场有48户,面积达53.86万平方米,新增产能近5万头。

3.饲料供应

全县牧草面积达1.15万亩,主要分布于筠门岭镇、珠兰乡、站塘乡、麻州镇、庄口镇、西江镇、富城乡等乡镇,品种以桂牧1号象草为主,建有优质牧草基地15个,其他品种包括金牧良草、巨菌草、黑麦草、粤桑5号、粤桑11号等。肉牛饲料主要包括外购麦秆、麦壳、青贮玉米等粗饲料和豆粕、玉米等精饲料,以及南方收购的稻草、红薯藤、豆渣、啤酒糟、白酒糟等农副资源。已建成右水、周田、麻州、西江、珠兰等秸秆收储中心。

近年来,会昌县大力发展绿色种养循环模式,按每亩草养4头牛,牛粪(尿)加工有机肥,粪肥还田种草的方式实现“肉牛养殖-粪污处理-有机肥加工-生态种植-饲草饲料”种养一体化循环农业链条运转,部分养殖场已逐步实现了青绿饲料自给。

4.富硒产业

会昌县富硒土壤资源丰富,是全省一类富硒功能农业重点县,富硒土壤面积128.12万亩,99.79%以上土壤达到一级(优先保护区)、二级(安全利用区)的标准,其中达到绿色标准富硒面积206.5km2(其中水田96.3km2、果园54.6km2、旱地14.8km2、其他草地40.8km2,主要分布在西江镇周边、小密乡周边、庄埠乡北部、庄口镇西北部及文武坝镇西南部。达到无公害标准富硒面积94.39km2(其中园地9.68km2、水田7.58km2、林地66.5km2),主要分布于西江镇周边、小密乡、白鹅乡南部及庄埠乡以北等地,全县拥有富硒高标准基地4个,千亩富硒示范基地6个,百亩示范基地67个,全县富硒特色农业综合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

截至目前,会昌县肉牛产业已取得的富硒认证有富硒肉牛和富硒牧草,分别为会昌县金旺达林牧发展有限公司的富硒西门塔尔牛(硒含量0.16mg/kg)、富硒黄牛(硒含量0.15mg/kg),会昌县西江镇蓝盾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富硒牧草(硒含量0.15mg/kg)、富硒牛(硒含量0.25mg/kg)。

5.相关标准

2 相关现行标准

类别

发布时间

国家/行业标准

NY/T 5128-2002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管理准则》

20027

NY 5126-2002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20027

NY/T 815-2004肉牛饲养标准》

20048

NY/T 1234-2018牛冷冻精液生产技术规程》

201812

NY/T 1335-2022牛人工授精技术规程》

202211

NY/T 2663-2014标准化养殖场 肉牛》

201410

NY/T 2967-2016种牛场建设标准》

201610

NY/T 3467-2019 牛羊饲养场兽医卫生规范》

20198

GB/T 19477-2018畜禽屠宰操作规程 牛》

201812

GB/T 29392-2022畜禽肉质量分级 牛肉》

20227

GB/T 17238-2022鲜、冻分割牛肉》

20224

GB/T 13214-2021牛肉类、羊肉类罐头质量通则》

20218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 473-2019育肥牛规模饲养技术规程》

201912

DB36/T 1068-2018半开放式牛舍屋顶喷淋降温技术规程》

201912

DB36/T 14322021肉牛发酵床饲养技术规程》

20216

6.精深加工

会昌县牛肉加工企业有赣州市旺田嫂餐饮有限公司、赣州啃佬鸭食品有限公司、赣州盛安食品有限公司,其中赣州市旺田嫂餐饮有限公司以加工牛肉丸、卷章、肉饼等产品为主,于20236月进驻,设计年产牛肉丸1000吨以上。赣州啃佬鸭食品有限公司以生产酱牛肉为主,开发产品品牌“啃佬牛”。赣州盛安食品有限公司以肉牛屠宰及肉制品深加工和预制菜生产为主,预计2024年上半年建成投产,设计产能5万吨,初加工产品主要以新鲜牛肉为主,精深加工产品主要以预制菜为主,包括牛肉丸、酱牛肉、香肠等,副产物主要包括牛皮、牛角、牛骨、牛肠、牛肝、牛肺、牛蹄、牛尾等。

7.屠宰及冷链物流

会昌县已建设冷链物流园1家,冷冻冷藏库容量10万立方米。

8.销售状况

“会昌肉牛”列入2022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会昌肉牛主要销往福建、广东等沿海城市,市场销售价格在16-18/市斤左右。2020-2022年产业销售额分别为6.75亿元、8.42亿元、9.18亿元,肉牛全产业链总产值超22亿元。目前会昌县拥有区域公共品牌“会昌独好”,企业品牌尚未打造。

(二)政策支持情况

1.上级政策支持情况

3 上级政策支持一览表

支持文件

支持内容

《关于推进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以赣中、赣中南肉牛优势产区为重点实施整县推进发展战略,打造20个肉牛大县,建立激励机制,对牛存栏5万头以上的县(市、区)进行奖励扶持。

《江西省“十四五”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

江西省草地畜牧业产业布局重点发展赣中南肉牛优势产区等地区,会昌县是重点县之一,重点实施牛羊扩群增量工程。

《关于印发全省牛羊产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对项目实施县给予牛羊养殖场建设项目资金1100万元,平均按每个规模养殖场建设补助50万元标准,将资金切块下达设区市,由设区市统筹实施。

江西省赣中南肉牛产业集群项目

安排中央资金3000万元,分三年实施,每年1000万元,支持会昌县肉牛畜牧专业合作社联社、会昌县金旺达林牧发展有限公司、赣州盛安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用于实施肉牛品种改良、草畜配套基地、肉牛屠宰及肉制品深加工和预制菜生产等7个项目。

2022年全省动物防疫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对全省畜禽实施强制免疫,通过直补方式和实物方式支持实施,直补方式补助标准为牛补助经费3/,实物方式为发放强制免疫疫苗,同时对基层动物防疫防护人员按2000/进行补助。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

获得中央财政支持3000万元用于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获得省财政支持1000余万元。

富硒产业功能县建设项目

获得财政支持500万元用于富硒肉牛产业建设。

2.会昌县政策支持情况

4 县级政策支持一览表

支持文件

具体扶持政策

《关于加快推进2023年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会办字〔202371号)

/改建栏舍。对新建500m2以上栏舍,发酵床奖补200/m2,非发酵床(已在建)奖补100/m2,原猪舍或非发酵床牛舍改发酵床牛舍奖补100/m2

加快推进肉牛品种改良和牧草种植。引进西门塔尔、安格斯母牛每头奖补1000元,新生牛犊每头奖补600元,对已购买商业性保险的6-10月龄架子牛每头奖补75元,已购买商业性保险的10月龄以上架子牛(含母牛)每头奖补150元,人工授精冻精补贴40/胎。种植5亩以上牧草每亩奖补300元。

强化肉牛保险工作。做好肉牛养殖保险工作,肉牛政策性养殖保额:犊牛3500元、架子牛7000元、能繁母牛10000元,保险费率4%,省、市、县分摊保费分别为30%15%45%,养殖户自缴10%。肉牛(含母牛)商业性保险针对全县西门塔尔、安格斯等外来品种,保额为:6-10月龄架子牛5000/头,10月龄以上肉牛(含母牛)10000/头,保险费率3%

提升肉牛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达到“一分三池一利用”的要求,按总投资的40%给予补助。

提高机械化设备购置率。对养殖户购置的谷草(稻谷、稻草)收割一体机按购买发票除正常农机补贴30%外,县级再补助20%,充分利用水稻秸秆解决牛饲草。

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充分运用“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和“财政惠农信贷通”等政策性贷款,县财政安排资金连续贴息3年,支持肉牛产业发展。

加强品牌推广。对推广“会昌独好富硒牛肉及牛肉粉”公共品牌并起到带头引领作用的个体企业将给予相关政策扶持。

(三)肉牛产业短板

1.肉牛种源问题

随着肉牛产业不断发展,种源的问题日益突显,会昌县70%的育肥牛都从外地引种进行二次育肥,极易引发运输应激,加大了疾病风险,降低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规模化标准养殖场少

会昌县肉牛养殖户以散户居多,养殖规模在50头以下的养殖户占总养殖户的90%以上,少数规模养殖场标准栏舍设计不合理,粪污集中处理条件差,尚未形成较为全面的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模式。

3.粗饲料依赖外地供应

全县现有牧草种植基地难以满足肉牛养殖需求,养殖户多从外地购买青饲料,风险和成本较高,本地农副资源用作肉牛饲料配置技术不健全,饲料利用率低,养殖效益参差不齐。

4.产业链短,上下游企业发展不紧密

全县尚未引进屠宰企业,冷链物流园暂未与养殖户对接,制约肉牛产业往高端发展。饲草种植、肉牛养殖、产品销售等各环节“单打独斗”,产业链上下游交互少,肉牛、饲料、加工产品的流通渠道不畅,市场信息不对等,显著增加了时间投入和运营成本,制约了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

5.畜牧兽医科技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县畜牧兽医专技人员较少,服务基础设施配置、服务队伍数量难以满足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量的需要。

6.缺乏龙头带动,精深加工能力弱

龙头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弱,示范带动农户增收的作用不强,畜产品销售仍处于卖活畜、卖胴体的初级阶段,缺少精深加工企业,屠宰加工产能释放不足,深加工产品占比低,骨、血、脏器等综合利用率不高,产品附加值低。

7.品牌影响力弱

市场主体缺乏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理念,对品牌形象塑造和优势培育主动性不强,现有品牌市场影响力弱、占有率低,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和宣传力度小。终端产品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与现有养殖规模不相匹配。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立足会昌县肉牛产业基础优势,以打造江西地区优质牛肉集散中心、区域交易中心和高端牛肉生产供应基地为目标,将会昌肉牛产业建设成为乡村产业振兴新增长点。力争在3年内补齐肉牛屠宰、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短板,完善良种繁育、饲料供应、疫病防控等环节,构建完整的肉牛全产业链,推动肉牛产业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转型升级,实现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肉牛产业综合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26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22万头,其中存栏12万头,出栏10万头,实现肉牛产业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养殖规模和种源方面。2026年,建成万头标准养殖场1座,千头标准养殖场12座,省级标准化示范场4座,市级标准化示范场6座,养殖规模达22万头。重点培育西门塔尔杂交牛、安格斯杂交牛和本地黄牛,新增引进良种牛1万头,良种杂交母牛3000头,建设存栏50头以上母黄牛育种场7座,选育本地母黄牛600头。建立肉牛社会化服务中心4座,母牛人工授精总站1座,母牛人工授精冷配站6座,实现种源自给率达到80%以上。

标准建设方面。编制省级地方标准5项、团体标准或企业标准10项以上,构建完整的品种繁育、养殖场建设、饲料供应、育肥、疫病防控、富硒、屠宰加工、产品生产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种养循环方面。大力推广绿色循环种养体系,新建种养循环基地10个以上,培育集粪污收集、贮存处理、有机肥加工于一体的企业6家以上,全县肉牛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

饲料供应方面。引进优质牧草品种1个,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2400亩以上。新建优质牧草种植基地20个,培育饲草生产加工企业1个。完善秸秆收储中心10座,实现秸秆回收利用率80%以上。新建肉牛全价饲料加工厂1座,培育农副资源回收加工企业1个。

龙头企业培育方面。培育龙头企业7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

富硒产业方面。培育富硒牛肉加工企业5个,新建富硒牛肉基地10座,富硒牧草基地3座,新增富硒产品认证10个,推动产品入市销售5个以上。

延链补链方面。建设赣南肉牛交易中心1座,引进屠宰加工企业1家、精深加工企业3家,开发预制菜10种以上、休闲即食食品10种以上。在海西湾区大城市建成会昌牛肉线下专卖店3家,建设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1个。

科技支撑方面。联合科研院所建设专家工作站等技术平台3个以上,建设“产学研”基地6个以上,攻克关键核心技术3个以上,推进2项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

品牌培育方面。重点培育“会昌独好”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企业品牌3个以上,牛肉产品品牌10个以上,每年组织赴外推介1次以上,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宣传推介10次以上。

联农带农方面。打造肉牛养殖示范乡(镇)5个,示范村100个,带动肉牛养殖户3000户以上,通过肉牛养殖、饲草种植加工、秸秆收储等相关产业链带动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

5 2024-2026年会昌县肉牛产业发展规划目标总表

序号

发展任务

2024年目标值

2025年目标值

2026年目标值

1

肉牛饲养总量(万头)

16

19.5

22

1.1

其中:肉牛出栏量(万头)

7

8.5

10

1.2

肉牛存栏量(万头)

9

11

12

2

综合产值(亿元)

50

70

100

3

良种牛引进(千头)

3

4

3

4

良种杂交母牛引进(千头)

1

1

1

5

新建存栏50头以上母黄牛育种场(个)

4

1

2

6

母黄牛选育(头)

200

200

200

7

肉牛社会化服务中心(个)

2

1

1

8

母牛人工授精总站(个)

1

9

母牛人工授精冷配站(个)

2

2

2

10

种源自给率(%

50

65

80

11

良种化程度(%

60

70

80

12

新建万头养殖场(个)

1

13

新建千头养殖场(个)

4

4

4

14

新建标准化牛舍(平方米)

35000

78000

87000

15

新建发酵床(平方米)

35000

35000

3000

16

改造发酵床栏舍(平方米)

7000

9000

9000

17

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家)

1

3

18

创建市级标准化示范场(家)

2

2

2

19

规模化养殖比重(%

50

55

60

20

全程机械化率(%

50

74

80

21

省级地方标准(个)

1

2

2

21.1

其中:富硒标准(个)

1

22

团体/企业标准(个)

3

3

4

23

新建种养循环基地(个)

3

3

4

24

有机肥加工企业(个)

2

2

2

25

粪污资源化利用率(%

95

95

95

26

引进优质牧草品种(个)

1

27

牧草新品种示范推广(亩)

800

800

800

28

新建牧草种植基地(个)

6

7

7

29

牧草种植面积(万亩)

1.4

1.7

2

30

培育饲草生产加工企业(个)

1

31

完善秸秆收储中心(个)

3

3

4

32

秸秆回收利用率(%

60

70

80

33

新建肉牛全价饲料加工厂(个)

1

34

培育农副资源回收加工企业(个)

1

35

培育龙头企业(个)

2

2

3

35.1

其中:省级龙头企业(个)

1

1

35.2

市级龙头企业(个)

2

1

2

36

培育富硒牛肉加工企业

1

2

2

37

新建富硒牛肉基地(个)

3

3

4

38

新建富硒牧草基地(个)

1

1

1

39

新增富硒产品认证(个)

3

3

4

40

赣南肉牛交易中心(个)

1

41

建设屠宰加工企业(个)

1

42

精深加工企业(个)

1

1

1

43

认证有机牛肉产品(个)

3

3

4

44

开发预制菜(个)

3

3

4

45

开发休闲即食食品(个)

3

3

4

46

建设技术平台

1

1

1

47

建设“产学研”基地

2

2

2

48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1

1

1

49

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

1

1

50

开设线下专卖店(个)

1

1

1

51

打造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个)

1

52

打造企业品牌(个)

1

1

1

53

打造牛肉产品品牌(个)

3

3

4

54

组织赴外推介(次)

1

1

1

55

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宣传推介(次)

3

3

4

56

打造肉牛养殖示范乡(镇)(个)

1

2

2

57

打造肉牛养殖示范村(个)

20

40

40

58

带动肉牛养殖户(户)

1000

1000

1000

59

带动农户户均增收(元)

5000

5000

5000


6 2024-2026年各乡(镇)肉牛产业发展目标任务表

单位:万头、户

序号

乡镇

2024

2025

2026

肉牛存栏数

肉牛出栏数

大户培植数(50头以上)

10头以上指导任务

肉牛存栏数

肉牛出栏数

大户培植数(50头以上)

10头以上指导任务

肉牛存栏数

肉牛出栏数

大户培植数(50头以上)

10头以上指导任务

1

筠门岭

0.65

0.50

5

35

0.70

0.55

6

40

0.76

0.6

7

60

2

0.17

0.12

1

10

0.17

0.12

1

15

0.17

0.12

1

20

3

0.88

0.65

12

60

0.98

0.75

14

80

1.03

0.92

15

90

4

0.62

0.40

4

25

0.72

0.60

5

30

0.77

0.65

6

40

5

0.25

0.26

4

25

1.25

0.84

5

30

1.30

1.10

7

35

6

0.21

0.18

2

20

0.26

0.18

2

25

0.31

0.2

3

30

7

0.45

0.39

6

35

0.55

0.44

7

40

0.6

0.52

8

45

8

0.35

0.30

4

25

0.40

0.35

4

30

0.45

0.38

5

35

9

0.33

0.21

4

10

0.38

0.26

5

20

0.40

0.34

6

30

10

0.20

0.20

3

10

0.25

0.22

3

15

0.30

0.22

4

25

11

0.45

0.30

3

25

0.45

0.31

3

35

0.50

0.41

4

40

12

0.48

0.38

5

25

0.58

0.43

6

35

0.63

0.52

7

45

13

文武坝

0.81

0.60

8

35

0.86

0.70

9

45

0.96

0.87

10

55

14

0.57

0.54

5

25

0.67

0.64

6

35

0.77

0.68

7

40

15

0.81

0.6

4

35

0.81

0.6

5

45

0.86

0.75

6

55

16

0.35

0.31

3

10

0.4

0.36

3

20

0.45

0.37

4

25

17

0.29

0.19

2

15

0.34

0.21

3

25

0.39

0.24

4

30

18

0.35

0.27

3

25

0.4

0.29

4

30

0.45

0.36

5

35

19

西

0.78

0.6

8

50

0.83

0.65

9

55

0.9

0.75

11

65

20

9

7

86

500

11

8.5

100

650

12

10

120

800


(二)产业布局

以周田、右水、高排、珠兰等乡镇为西门塔尔外来品种重点发展乡镇,筠门岭、庄口、文武坝、庄埠、麻州、站塘、洞头为次重点发展乡镇。以西江、富城、永隆等乡镇为本地黄牛重点发展乡镇,以中村、小密、晓龙、白鹅、清溪为次重点发展乡镇;形成西江-庄口-珠兰-文武坝-麻州-右水-高排-周田的肉牛养殖带布局,拓展肉牛全产业链发展。

7 各乡(镇)肉牛产业主要发展品种

发展品种

重点发展乡镇

次重点发展乡镇

西门塔尔等外来品种

周田、右水、高排、珠兰

筠门岭、庄口、文武坝、庄埠、麻州、站塘、洞头

本地品种

西江、富城、永隆

中村、小密、晓龙、白鹅、清溪


文武坝、西江、周田、高排等4个乡(镇)建设肉牛社会化服务中心,为全县肉牛产业提供以肉牛品种改良、动物防疫、消毒、疫情监测、技术培训等社会化服务,组建母牛人工授精总站,在西江、庄埠、珠兰、站塘、文武坝、高排等6个主产区乡镇建设母牛人工授精冷配站,新建存栏50头以上母黄牛育种场7座,保障产业优质种源,良种化程度达到90%以上。

文武坝、麻州、筠门岭、周田等4个乡(镇)建设优质牧草种植基地3个,庄口、珠兰、站塘、中村、右水、高排、小密、庄埠等8个乡(镇)建设优质牧草种植基地1个,牧草种植基地配建裹包青贮饲料加工车间,到2026年新增种草面积2万亩。在西江、周田、筠门岭、庄口、富城、高排、麻州、珠兰、右水、中村等10个乡(镇)建设区域性秸秆收储加工中心,在文武坝、西江、周田等3个乡(镇)建设农副资源收储及加工利用中心,在麻州产业园建设牛全价饲料加工厂1座,实现全县养殖户饲料供应本地化80%以上。

建设2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富硒牛肉生产/加工企业,引进或培育1家集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配送于一体的肉牛屠宰企业,3家涵盖预制菜、即食食品、副产物加工于一体的肉牛精深加工企业,打造1个牛肉食品加工产业园区,通过龙头带动和全产业链联结发展,实现肉牛产业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

(三)打造方式

1.抓好良种繁育,助推产业扩规

优质种源是肉牛养殖业升级发展的关键,加大对肉牛品种改良和选育,坚持“内繁外引”双向发力,在引进外来优质品种的同时持续推进引进品种杂交改良,改变“北牛南调”养殖模式。针对品种差异,本地黄牛适宜山区放养,西门塔尔杂交牛适宜规模化集中育肥,良种繁育突出生长性能,安格斯杂交牛适宜走高端牛肉路线,对肉品质更为注重。要持续扩大基础母牛饲养量,积极探索推行“母畜分户饲养、仔畜集中育肥”的产业发展模式,走“小规模、大群体”发展路子,推动企业与农户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实现“藏牛于户”,推动肉牛养殖规模迅速扩张。

2.创新驱动发展,引导产业提质

创新“企业吹哨、技术报到”模式,通过政府牵头搭建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等平台,联合龙头企业新建一批重点实验室,集聚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力量,引进技术人才和创新链,围绕饲草生产与利用、标准化饲养管理、疫病防控与治疗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实现技术难题与科研力量的精准对接,创新集成一批适宜赣南地区的高效养殖新技术、新产品。同时做好养殖户和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实用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提高科技水平,实现科技对肉牛产业发展贡献率达到60%以上。

3.补全产业短板,促进产业增效

加快补齐屠宰场“缺位”、精深加工“孱弱”的短板,构建全链条、网络化、可追溯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形成肉牛产业完整产业链,掌控肉牛养殖到屠宰加工的利润二次分配节点,提升产业效能。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数据中心,实时汇集全市肉牛产业良种推广、养殖生产、市场交易、屠宰加工、科技服务等动态数据,畅通交易渠道,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和交易成本,实现产业链集聚效应,从而提升整体产业附加值。

4.创新利益联结,推动三产融合

引导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公司+农户”“县合作联社+乡(镇)合作社+农户”等合作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联结紧密、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设立肉牛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对肉牛产业的良种繁育、养殖、牛肉精深加工、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全产业链进行股权投资,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助力肉牛产业融合发展。

5.强化宣传推介,助力品牌造势

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发展思路,依托现有“会昌独好”区域公共品牌,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加大招商力度,与华润万家、永辉超市、盒马鲜生等连锁商超签订合作协议,助推会昌牛肉走入高端销售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在海西湾区大城市开设会昌牛肉专卖店,引入“生鲜电商+冷链宅配”和“线上直播+线下门店”模式进一步拓展牛肉产品线上线下外销渠道,全力提升会昌牛肉市场影响力。

三、具体路径

(一)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1.建设目标

品种和种源问题是发展肉牛产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杂交技术,一体推进本地品种、引进品种特色优势的肉牛改良与创新,建立适应不同生产模式的肉牛品种繁育体系。到2026年新建肉牛社会化技术服务中心4个,人工授精总站1座,母牛人工授精冷配站6个,存栏50头以上母黄牛育种场7家,全县能繁母牛存栏稳定在3万头以上,种源自给能力超过80%,良种化程度达到80%以上。

2.建设内容

1)本地品种保护与利用。充分发挥地方遗传资源吉安黄牛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的优势,把吉安黄牛作为种源自给的重要支撑,持续做好本地黄牛母牛优化选育和遗传改良。一是积极培育本地黄牛母牛养殖主体,在培育一批存栏基础母牛50头以上的养殖经营主体的基础上,大力支持散户发展母牛养殖;二是建立健全冷配改良服务体系,建立专门的冷配改良服务中心或站点,配备必要的冷配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并定期组织冷配技术培训,提高冷配工作效率。三是加快杂交优势组合筛选,通过与优秀肉牛品种冻精人工冷配,提高本地黄牛肉用性能、肉品质,培育适合我县山区放牧的优良品种

2)培育高端牛肉品种。借助优质肉牛快繁技术和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稳步推进安格斯、利木赞等优质肉牛品种与本地黄牛杂交,积极探索本地黄牛与安格斯、利木赞冻精三元杂交模式,建立种业创新研究站,培育适应赣南山区气候、长势快、出肉率高、牛肉大理石花纹优级以上的高端肉牛品种。制定完善培育品种繁育标准、饲养标准、质量监测标准和防疫标准,建立系谱档案,开展品种登记、性能测定等基础育种工作,加快专门化肉用新品种培育进程,抢占特色高端牛肉市场。

3)肉牛良种推广。加快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依托我县西门塔尔改良牛遗传性能稳定和西杂牛群体规模大的优势,进一步扩大良种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大力推进“户繁企育”养殖模式,快速提升种群数量和质量,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建立经济型育肥模式,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推广先进的饲养技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肉牛的生长速度,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挖掘西门塔尔杂交牛增产潜力。

3.进度安排

2024年,新建肉牛社会化技术服务中心2个,人工授精总站1座,母牛人工授精冷配站2个,存栏50头以上母黄牛育种场4家,引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等良种牛3000头以上,良种杂交母牛1000头以上,全县能繁母牛存栏稳定在2.6万头以上,种源自给能力超过50%,良种化程度达到60%以上;

2025年,新建肉牛社会化技术服务中心1个,母牛人工授精冷配站2个,存栏50头以上母黄牛育种场1家,引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等良种牛3000头以上,良种杂交母牛1000头以上,全县能繁母牛存栏稳定在2.8万头以上,种源自给能力超过65%,良种化程度达到70%以上;

2026年,新建肉牛社会化技术服务中心1个,母牛人工授精冷配站2个,存栏50头以上母黄牛育种场2家,引进西门塔尔、安格斯牛等良种牛4000头以上,良种杂交母牛1000头以上,全县能繁母牛存栏稳定在3万头以上,种源自给能力超过80%,良种化程度达到80%以上

8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进度安排表

年度

建设内容

肉牛社会化技术服务中心(个)

母牛人工授精总站(个)

人工授精冷配站(个)

存栏50头以上母黄牛育种场(家)

2024

2

1

2

4

2025

1

-

2

1

2026

1

-

2

2

合计

4

1

6

7

(二)现代化养殖体系构建

1.建设目标

扶持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家庭牧场,加强畜牧业养殖设施建设和装备配套力度,大力发展节能型畜牧业,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机械化装备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水平。力争到2026年新建标准化牛舍200000平方米,发酵床100000平方米,改造发酵床栏舍25000平方米,建设肉牛交易市场及养殖场数字化管理平台1项。全县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3家,培育建设万头牛场1家,千头牛场12家,肉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

2.建设内容

1)大力推进肉牛规模养殖。加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粪污资源化、防疫制度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工作力度。一是重点抓好“三点一线”肉牛养殖带建设,即:西江、文武坝、周田三个重点镇,推动西江-庄口-珠兰-文武坝-麻州-右水-高排-周田肉牛养殖带建立,形成规模优势。二是推动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大力培育规模养殖场(户),实现量的扩张。加快高排坪坑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进度,争取于202410月份前建成投产,加速推进庄埠、小密、高排、右水、富城、文武坝等6个乡(镇)建设1000头以上牛场,其他乡(镇)因地制宜发展存栏100头以上适度规模牛场,推进肉牛养殖扩群扩规。

2)积极引导节能环保型养殖模式构建。新建牛场推广“发酵床养殖”绿色发展模式,鼓励和支持连片脐橙园、油茶林、牧草基地,配建标准化养牛场建设。将降碳减排、节能增效的理念贯穿于养殖场建设与肉牛养殖的全过程。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研发并探索建立一批适应赣南地区气候和本县产业发展现状的肉牛绿色养殖模式,推进形成一套适应赣南地区的标准化栏舍、饲料棚和供水系统等建设标准。

3)提升养殖机械化水平。制订主要养殖品种规模化养殖设施设备配套技术规范,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装备研发、农机抓点示范项目等导向作用,积极提高养殖场饲料制备、自动饲喂、自动饮水、环境控制、废弃物处理、畜禽产品采集等农机装备配套水平,推进生产工艺与设施设备集成配套水平。引导养殖场(户)改造升级基础设施条件,强化养殖圈舍控制、畜禽粪污处理、饲草料加工储运等设施,大力培育发展全程机械化养殖场和示范基地。到2026年,全县肉牛规模化养殖场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

3.进度安排

2024年,新建标准化牛舍35000平方米,发酵床18000平方米,改造发酵床栏舍9000平方米。全县创建市级标准化示范场2家,培育建设万头牛场1家,千头牛场4家,肉牛饲养总量16万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全程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

2025年,新建标准化牛舍27000平方米,发酵床12000平方米,改造发酵床栏舍9000平方米。全县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1家,市级标准化示范场2家,培育建设千头牛场4家,肉牛饲养总量19.5万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5%以上,全程机械化率达到74%以上;

2026年,新建标准化牛舍20000平方米,发酵床8000平方米,改造发酵床栏舍7000平方米。全县创建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3家,市级标准化示范场2家,培育建设千头牛场4家,肉牛饲养总量22万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

8 肉牛现代化养殖体系建设工程进度安排表

年度

建设内容

新建标准化牛舍(平方米)

新建发酵床养殖牛舍(平方米)

改造发酵床栏舍

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家)

市级标准化示范场(家)

万头牛场(家)

千头牛场(家)

2024

35000

35000

7000

-

2

1

4

2025

78000

35000

9000

1

2

-

4

2026

87000

30000

9000

3

2

-

4

合计

200000

100000

25000

4

6

1

12

(三)绿色循环种养模式构建

1.建设目标

积极响应《“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要求,充分发挥种养结合优势,加强养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我县肉牛产业实现绿色发展转型。到2026年新建种养循环基地10个以上,培育集粪污收集、贮存处理、有机肥加工于一体的企业6家以上,全县肉牛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

2.建设内容

1)科学构建循环种养模式。稳步推进猪改牛养殖模式,引导环保设施无法整改或有意愿的生猪养殖小散户转产肉牛养殖,形成一批适度规模养殖场。积极推进“牛--/果”循环种养模式,充分利用养殖场周边的荒山草坡、废弃矿山等边际土地种植牧草,通过粪肥还田改良土壤支持牧草高产,实现生态发展与产业增效双赢,积极动员果业种植户发展肉牛养殖,充分利用果园种植牧草养殖肉牛,利用牛粪尿作有机肥培育果树,实现牛果双丰收。

2)建设示范基地。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和条件发展循环种养模式,打造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基地。支持示范基地引进半机械化清粪、刮粪板清粪设备,通过固液分离系统将粪便、尿液集中处理。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场采用发酵床模式对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的牛粪和垫料作为有机肥原料。

3)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能力。加快培育专业化粪肥收储运及有机肥生产企业,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畜禽粪污转化增值。持续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加强畜禽粪污还田技术指导和服务。引导养殖户采取发酵床垫料置换的形式处理粪污,畅通农牧循环“最后一公里”。

4)强化监管体系。严格落实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要求,在新建养殖场时要科学选址,合理布局,严禁在环境敏感区域内生产布局,规模养殖场要建设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污染防治设施,落实规模养殖场备案制度,确保新增规模养殖场及时纳入监管体系。

3.度安排

2024年,新建种养循环基地3个以上,培育集粪污收集、贮存处理、有机肥加工于一体的企业2家以上,全县肉牛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

2025年,新建种养循环基地3个以上,培育集粪污收集、贮存处理、有机肥加工于一体的企业2家以上,全县肉牛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

2026年,新建种养循环基地4个以上,培育集粪污收集、贮存处理、有机肥加工于一体的企业2家以上,全县肉牛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四)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1.建设目标

健全疫病防控服务体系。规范肉牛疫病预防与控制政策,加强专业性兽医队伍和升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开发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数字化疫病防治体系,建立线上线下立体化、规范化、数字化的肉牛群防疫生态系统,积极打造安全发展环境。

2.建设内容

1)完善疫病预防与控制政策。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完善养殖户主体报告疫情的激励机制。指导肉牛养殖、交易、屠宰加工、无害化处理等各环节从业者主动改善肉牛防疫条件,健全肉牛防疫制度,主动申报、动态更新肉牛养殖基础信息,落实强制免疫、清洗消毒、检疫申报、疫情报告等措施,落实扑杀补偿政策。有关部门、乡镇严格落实调运落地监管,执行跨省调运肉牛及其产品经指定通道入境规定,加强会昌县筠门岭动物出省通道检查站运行监管。

2)健全疫病防控和兽医服务体系。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进行兽医技术的推广和监督,逐渐完善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一是依托兽医行业相关企业、社会组织、防疫服务队等主体,通过搭建金融保险合作平台,加快发展第三方兽医社会化服务,切实解决好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力量不足问题,全面提升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二是利用好高素质农民培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组织开展兽医相关理论、实践等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升村兽医实操技能和水平;三是鼓励与畜牧业经济主体深入融合,拓宽村兽医服务半径,在支持村兽医购买防疫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上,增加村兽医兼职收益,通过与村兽医签订有偿劳务合作协议、开发设置公益性岗位等,不断提高村兽医岗位吸引力和待遇,保持队伍稳定。

3)规范肉牛疫病净化措施。按照防疫要求,改善肉牛养殖场环境,配备配齐设施设备。建立科学防疫体系和防疫监督员监督制度,落实检疫、消毒、免疫接种制度,强化免疫标识和免疫档案管理,规范肉牛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处理。重点做好口蹄疫强制免疫,加强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监测和净化,加快疫病净化体系建设。

3.进度安排

2024-2026年,每年完成对存栏牛实施口蹄疫强制免疫,免疫密度达到100%,抗体综合水平达到80%以上,构建有效的免疫屏障。

(五)饲料高效加工体系建设

1.建设目标

积极扩大优质饲草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高产优质饲草新品种、新技术,充分利用本地秸秆、农副资源优质发展饲料加工,变废为宝降低饲料成本,大力推广全混合日粮技术,引进肉牛全价饲料加工企业,构建完整的饲料供应体系,提升我县优质饲草料供给保障能力,基本实现肉牛养殖饲料供应本地化。

2.建设内容

1)大力发展牧草种植。引进高产优质牧草新品种巨菌草,开展巨菌草高效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在肉牛主产区乡镇建设巨菌草种植示范基地,示范推广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生物灾害防控技术、机械化收割技术、裹包青贮技术,力争到2026年推广面积达2400亩以上,巨菌草青贮在20家肉牛养殖场推广。新建一批优质牧草种植基地,扩大桂牧1号象草、金牧良草、黑麦草、饲料桑等牧草种植面积,鼓励肉牛养殖户利用厂区周边闲置荒地、冬闲旱地等种植牧草。力争到2026年新建牧草种植基地20个,牧草种植总面积达2万亩。

2)牧草加工利用。培育饲草生产加工企业,联合全县优质牧草种植基地推广裹包青贮生产,加大对微生物菌剂、酶制剂的应用,提升发酵效果。支持规模养殖场新建青贮窖,做好青贮窖建设、青贮生产、青贮饲料取用等的技术培训,确保青贮发酵品质。组建牧草专业化服务中心,引进一批机械化收割、青贮装备,培育专业化技术人员组建机械化服务队,为小面积牧草种植户提供牧草种植、收割、青贮等机械作业服务。

3)加快秸秆饲料化利用。广泛宣传省、市农业主推技术-秸秆饲料化技术,转变农户秸秆焚烧的固有方式,营造秸秆饲料化浓厚氛围。推进完善西江、周田、筠门岭、庄口、富城、高排、麻州、珠兰、右水、中村等10个区域性秸秆收储加工中心,培育秸秆收集、运输、饲料利用等专业合作组织,与乡镇、村集体和种植大户进行对接集中收储,引进新型的秸秆收割粉碎一体机和捡拾打捆机,实现收获水稻的同时收割湿秸秆粉碎利用,以及收集弃置田间的干秸秆需求,促进秸秆资源就地转化、就近利用,实现水稻等农作物秸秆回收率达到80%以上。大力推广秸秆青(黄)贮、氨化、膨化等技术,添加微生物制剂和发酵底物提升发酵效果,提高秸秆饲料转化利用率。

4)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推广农副资源开发肉牛饲料安全利用技术,依托赣州市畜牧水产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等技术力量攻克农副资源不易储存、消化率低等技术难题,将会昌及周边县(市)丰富的农副资源(如豆渣、酒糟、脐橙渣等)开发肉牛饲料,降低养殖成本,培育农副资源回收加工企业,与会昌县及周边县(市)相关企业、农户建立农副资源收购机制,加快规模化生产。

5)推广肉牛全混合日粮。研究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牛营养需求设计饲料配方,集成适宜会昌县推广的全混合日粮(TMR/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技术,实现肉牛营养均衡,提升肉牛生长性能和肉品质。在规模养殖场购置TMR搅拌机上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可在肉牛养殖较为集中的乡镇推行TMR集中加工试点,进一步普及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

6)推进牛全价饲料加工生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牛全价饲料加工厂1座。联合科研院所技术力量,研究适宜不同品种、不同年龄肉牛的全价饲料配方,确定标准化饲喂方法,建立通俗易懂的饲喂操作手册。通过社会化服务中心、饲料供应商等做好牛全价饲料宣传推广工作,扩大应用面,进一步降低肉牛养殖门槛。

3.进度安排

2024年,引进优质牧草品种1个,牧草新品种示范推广800亩,新建牧草种植基地6个,牧草种植面积达1.4万亩,推进完善秸秆收储中心2个,秸秆回收利用率达到60%以上;

2025年,牧草新品种示范推广达800亩,新建牧草种植基地7个,牧草种植面积达1.7万亩,培育饲草生产加工企业1个,推进完善秸秆收储中心3个,秸秆回收利用率达到70%以上,新建肉牛全价饲料加工厂1个,培育农副资源回收加工企业1个;

2026年,牧草新品种示范推广达800亩,新建牧草种植基地7个,牧草种植面积达2万亩,推进完善秸秆收储中心3个,秸秆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六)富硒肉牛产业培育

1.建设目标

聚焦会昌县富硒功能农业的主导产业-肉牛产业,加快建成一批富硒牛肉基地,聘请赣州市畜牧水产研究所为技术支撑单位,指导建设富硒牛肉生产加工基地,推进我县富硒牛肉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到2026年打造富硒牛肉加工企业5个,建成10个富硒牛肉基地,3个富硒牧草基地,新增富硒产品认证10个,制订富硒省级地方标准1个。

2.建设内容

1)新建富硒基地。在西江、小密、庄埠、珠兰、庄口、文武坝、周田等富硒土壤带建设富硒牧草、富硒牛肉基地,与赣州市富硒农业与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建立合作机制,加快对不同富硒牧草基地不同地块,富硒牛肉基地不同品种肉牛的硒含量检测,掌握基地富硒基本情况。

2)加快富硒标准研制。依托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开展不同牧草硒含量、富集时间、富集部位,不同肉牛品种饲喂富硒牧草的饲喂量、饲喂时间、富集部位技术研究,实现富硒牧草、牛肉生产加工稳定富硒,形成省级地方标准和一批企业标准,做到富硒牛肉生产全过程有标可依,为“富硒牛肉 会昌独好”品牌提供品质保障。

3)建设富硒牛肉加工企业。积极引进或培育富硒牛肉加工企业,生产富硒牛肉精深加工产品,如富硒牛肉丸、富硒牛肉干、富硒牛肉酱等,提升产品附加值,主攻高端食品市场,在产品价格上体现富硒价值。

4)加快富硒认证。鼓励富硒经营企业积极开展富硒产品认证,培育和打造富硒农产品知名品牌。

3.进度安排

2024年,培育富硒牛肉加工企业1个,新建成3个富硒牛肉基地,1个富硒牧草基地,新增富硒产品认证3个;

2025年,培育富硒牛肉加工企业2个,新建成3个富硒牛肉基地,1个富硒牧草基地,新增富硒产品认证3个,制订富硒省级地方标准1个;

2026年,培育富硒牛肉加工企业2个,新建成4个富硒牛肉基地,1个富硒牧草基地,新增富硒产品认证4个。

(七)延链补链强链工程

1.建设目标

完善肉牛屠宰、精深加工、冷链运输等环节,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培育和引进屠宰企业建设标准化肉牛屠宰场,建立集肉牛屠宰、精细分割、冷鲜保存、冷鲜肉配送为一体的牛肉供销体系,大力培育牛肉及牛制品加工企业,做好产品定位,促进牛肉初加工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和副产品全面发展。力争到2026年建设赣南肉牛交易中心1座,引进屠宰加工企业1家、精深加工企业3家,认证有机牛肉产品10个以上,开发预制菜10种以上、休闲即食食品10种以上。

2.建设内容

1)建设赣南肉牛交易中心。高标准建设好肉牛交易平台、数字肉牛供应链服务平台、数字肉牛交易结算平台、数字肉牛动物检疫平台、全国肉牛价格信息平台。完善集农资供应、活牛交易、信息发布、产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各肉牛养殖户和屠宰场间资源实时共享,降低活牛交易成本。

2)标准化屠宰。提升肉牛屠宰标准化水平,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框架,以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为重要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构建会昌县肉牛屠宰标准体系。严格屠宰厂(场)设置标准、生产布局、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等须达到相关规定要求,新建改扩建屠宰企业应按照《GB51225牛羊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建设。鼓励屠宰场参照《GB/T17238-2022鲜、冻分割牛肉》《GB/T27643-2011牛胴体及鲜肉分割》等国家标准实行精细化分割,满足高端牛肉市场对不同部位、不同品质牛肉的个性化需求。

3)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预制菜、副产品综合利用、中央厨房等项目,开发以牛肉为主要食材的生鲜制品、半熟调配菜、全熟预制菜等个性化特色产品,加大对肉、骨、内脏、脂肪等不同品类产品开发力度,大力开发牛肉干、酱牛肉、牛肉粒等即食产品。建立企业标准,推进精深加工标准化生产。

4)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加快集冷鲜保存、配送运输、现货交易为一体的区域性牛肉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支持肉牛屠宰企业向乡镇、村延伸肉品经营网点和冷链配送肉品销售点,支持龙头企业建设肉牛产品低温加工仓储设施,配备预冷车间、冷库、冷藏车等设施设备,推进冷链运输、冷鲜上市,加快肉牛产品供应由“调牛”向“调肉”转变。

5)加大屠宰行业监管。严格规划审查制度,新建屠宰企业要求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建成后履行验收、备案等程序。健全屠宰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定期开展例行监测,不定期开展监督抽检和风险评估,推行肉牛屠宰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肉牛屠宰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流通领域未附具“两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以及屠宰病死肉牛、注水和非法添加违禁药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私屠乱宰查处力度,杜绝无检疫证明上市销售。

3.进度安排

2024年,建成赣南肉牛交易中心1座,建好肉牛屠宰加工企业1家,精深加工企业1家,认证有机牛肉产品3个以上,开发预制菜3种、休闲即食食品3种以上;

2025年,引进或培育精深加工企业1家,认证有机牛肉产品3个以上,开发预制菜3种以上、休闲即食食品4种以上;

2026年,引进或培育精深加工企业1家,认证有机牛肉产品4个以上,开发预制菜3种以上、休闲即食食品4种以上。

(八)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1.建设目标

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落实人才政策,打造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深化院企合作,建立肉牛产业创新联盟,实现技术难题与科研力量的精准对接,创新集成一批适宜赣南地区的高效养殖技术、创新产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面提升肉牛产业科技贡献率。到2026年,联合科研院所建设专家工作站等技术平台3个以上,建设“产学研”基地6个以上,攻克关键核心技术3个以上,推进2项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

2.建设内容

1)建强基层人才队伍

将培育和引进肉牛产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全县乡村人才振兴的重点,落实好“定向选调、定向选招、定向培养”基层技术人员计划政策,面向产业一线建立“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对从事肉牛养殖、育种、繁殖改良、加工、营销和疫病防治等肉牛产业人才纳入职称评审、人才称号评定。

2)加快科技平台建设。

紧紧围绕肉牛产业发展需求,联合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赣州市畜牧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专家工作站、周末工程师等技术平台开展技术合作交流。支持一批龙头企业、规模化养殖场与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基地,通过科研项目的实施共同开展人才培养、产品研发、技术示范推广等工作。整合聚集资源要素,在人、财、物方面优先支持,进一步配齐科研装备,提升技术研究能力和水平。

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深化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战略合作,建立肉牛产业创新联盟,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攻关,形成一批市场前景广阔、技术相对成熟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小试中试熟化和产业化,提升科技对肉牛产业贡献率。

3.进度安排

2024年,联合科研院所建设专家工作站等技术平台1个以上,建设“产学研”基地2个以上,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个以上。

2025年,联合科研院所建设专家工作站等技术平台1个以上,建设“产学研”基地2个以上,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个以上,推进1项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

2026年,联合科研院所建设专家工作站等技术平台3个以上,建设“产学研”基地2个以上,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个以上,推进1项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

(九)市场化营销体系建设

1.建设目标

加大会昌肉牛品牌培育,形成“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联合发展策略,充分利用新老媒体和各大展示平台推介会昌牛肉,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助推会昌肉牛“走出去”,进一步提升营销能力,抢占细分市场,有效提升会昌肉牛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力争到2026年注册企业品牌3个,产品品牌10个,肉牛产品进入3家商超,打造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1个,在广州等牛肉主销城市开设线下专卖店3家以上。

2.建设内容

1)大力推进肉牛品牌创建。强化产权意识,加快推进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企业注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商标,引领带动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把严“会昌独好”区域公共品牌的准入门槛,优中选优,最大程度展示、推介会昌肉牛品牌。

2)做好宣传推广。在省内外景点景区、机场车站、出入城高速路口等设立广告牌宣传会昌肉牛产品品牌。利用赣南脐橙节、绿色农产品展销大会等展示平台充分推介会昌牛肉,每年至少推介1次。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宣传推介10次以上。利用抖音、快手等网络短视频新媒体、新渠道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联合养殖龙头企业打造肉牛养殖系列视频和明星动物,让消费者更加了解肉牛养殖背后的故事,抢占网络热度,以及结合网红推介、黄金时段投放广告等方式大力推介爆款产品,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3)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与华润万家、永辉超市、盒马鲜生等连锁商超签订合作协议,助推会昌牛肉走入高端销售平台。引入“生鲜电商+冷链宅配”和“线上直播+线下门店”模式,积极发展网上专卖店、网上直营店,在广州、深圳、厦门等大城市开设会昌牛肉专卖店3家以上,结合已有的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电商直播点,打造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1个。

4)创新营销理念,抢抓细分市场。结合赣南地区已经具备一定知名度的特色产业,如赣南脐橙、富硒、章贡酒等,打造区别于传统零售牛肉的爆款产品,如脐橙牛、富硒牛、醉牛等。在口感(软、硬)、口味(多种)、形式(儿童餐、小包装、肉卷、酥肉)、烹调方法(炸、煮、卤、腌)、颜值(年轻群体)等方面做文章,创新营销理念,突出零添加、养生、减脂、简易、纯手工、优质产品来源地等概念,开发高端、个性化的食品新形态,聚焦小群体的需求,抢占细分市场,增加销售份额。

3.进度安排

2024年,打造企业品牌1个,牛肉产品品牌3个,推动1个产品进入商超市场,开设线下专卖店1家,组织赴外推介1次,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宣传推介3次;

2025年,打造企业品牌1个,牛肉产品品牌3个,推动1个产品进入商超市场,开设线下专卖店1家,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1个,组织赴外推介1次,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宣传推介3次;

2026年,打造企业品牌1个,牛肉产品品牌4个,推动1个产品进入商超市场,开设线下专卖店1家,组织赴外推介1次,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宣传推介4次。

四、具体投入

根据会昌县肉牛优势特色产业“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代化养殖体系构建、绿色循环种养模式构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饲料高效加工体系建设、富硒肉牛产业培育、延链补链强链工程、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市场化营销体系建设”九大工程,2024-2026年间拟投入资金98039.9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019.19万元,占比6.14%,引导社会资本投入92020.71万元,占比93.86%,具体投资情况、建成后拟达到的效果及各年度资金分配见下表。


10 会昌县肉牛优势特色产业建设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建设内容

建成后拟达到的效果

总投资

财政资金

社会资本投入

2024年投入

2025年投入

2026年投入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肉牛社会化技术服务中心4个,人工授精总站1座,母牛人工授精冷配站6个,存栏50头以上母黄牛育种场7家,全县能繁母牛存栏稳定在3万头以上,种源自给能力超过80%,良种化程度达到80%以上。

6179.5

1749.19

4430.31

3179.5

2000

1000

现代化养殖体系构建

建成标准化牛舍200000平方米,发酵床100000平方米,改造发酵床栏舍25000平方米,建设肉牛交易市场及养殖场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1项。全县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4家,市级标准化示范场6家,培育建设万头牛场1家,千头牛场12家,肉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

30000

1000

29000

13120

9840

7040

绿色循环种养模式构建

新建种养循环基地10个以上,培育集粪污收集、贮存处理、有机肥加工于一体的企业6家以上,全县肉牛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

960

310

650

360

300

300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完成对存栏牛实施口蹄疫、牛结节性皮肤病、布鲁氏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免疫密度达到100%

200

200

0

90

60

50

饲料高效生产供应体系

引进优质牧草品种1个,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2400亩以上。建成优质牧草种植基地20个,培育饲草生产加工企业1个。建成秸秆收储中心8座,实现秸秆回收利用率80%以上。建成肉牛全价饲料加工厂1座,培育农副资源回收加工企业1个。

25526

1500

24026

11926

8800

4800

富硒肉牛产业培育

打造富硒牛肉加工企业5个,建成10个富硒牛肉基地,3个富硒牧草基地,新增富硒产品认证10个,制订富硒省级地方标准1个。

1214.4

460

754.4

554.4

380

280

延链补链强链工程

建设赣南肉牛交易中心1座,引进屠宰加工企业1家、精深加工企业3家,认证有机牛肉产品10个以上,开发预制菜10种以上、休闲即食食品10种以上。

33360

600

32760

13360

10000

10000

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联合科研院所建设专家工作站等技术平台3个以上,建设“产学研”基地6个以上,攻克关键核心技术3个以上,推进2项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

300

100

200

100

100

100

市场化营销体系建设

注册企业品牌3个,产品品牌10个,肉牛产品进入3家商超,打造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1个,在广州等牛肉主销城市开设线下专卖店3家以上。

300

100

200

100

100

100

总计

98039.9

6019.19

92020.71

42789.9

31580

23670


五、支持主体与建设项目

会昌县肉牛优势特色产业2024-2026年发展规划确定13家企业为实施主体:

(一)会昌县肉牛畜牧专业合作社联社

(二)会昌县金旺达林牧发展有限公司

(三)江西省荣昌谷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四)赣州市昌隆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五)会昌县恒源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六)会昌县赣吉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七)会昌县腾辉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

(八)会昌县西江镇蓝盾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

(九)赣州盛安食品有限公司

(十)赣州市旺田嫂餐饮有限公司

(十一)会昌县新惠农牛饲料有限公司

(十二)会昌县硒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十三)贵州大肥牛集团会昌分公司


11 实施主体与建设内容一览表

序号

实施主体

建设内容

达到效果

1

会昌县肉牛畜牧专业合作社联社

1.良种繁育

2.新建/改建栏舍

3.牧草种植基地建设

4.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

良种杂交母牛引种3000头、新增引进良种牛10000头、本地黄牛母牛选育600头;

新建标准化牛舍120000平方米、发酵床建设60000平方米,改建发酵床15000平方米;

新增牧草种植1000亩;巨菌草种植600亩;

年产1万吨有机肥加工厂1座。

2

会昌县金旺达林牧发展有限公司

1.新建/改建栏舍

2.牧草种植基地建设

3.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

4.打造千头以上高标准富硒产业基地

新建标准化牛舍20000平方米、发酵床建设10000平方米,改造发酵床7000平方米;

新增牧草种植1000亩;巨菌草种植200亩;

年产1万吨有机肥加工厂1座;

富硒肉牛养殖1000头,富硒认证1个。

3

江西省荣昌谷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1.新建/改建栏舍

2.牧草种植基地建设

3.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

新建标准化牛舍20000平方米、发酵床建设10000平方米,改造发酵床1000平方米;

新增牧草种植1000亩巨菌草种植200亩;

年产1万吨有机肥加工厂1座。

4

赣州市昌隆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1.新建/改建栏舍

2.牧草种植基地建设

3.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

4.打造千头以上高标准富硒产业基地

新建标准化牛舍20000平方米、发酵床建设10000平方米,改造发酵床1000平方米;

新增牧草种植1000亩;巨菌草种植200亩;

年产1万吨有机肥加工厂1座;

富硒肉牛养殖1000头,富硒认证2个。

5

会昌县恒源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1.新建/改建栏舍

2.牧草种植基地建设

3.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

新建标准化牛舍20000平方米、发酵床建设10000平方米,改造发酵床1000平方米;

年产1万吨有机肥加工厂1座。

6

会昌县赣吉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1.打造千头以上高标准富硒产业基地

富硒肉牛养殖1000头;富硒认证2个。

7

会昌县腾辉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

1.打造千头以上高标准富硒产业基地

富硒肉牛养殖1000头;富硒认证2个。

8

会昌县西江镇蓝盾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

1.富硒牧草基地

种植富硒牧草500亩;富硒认证1个。

9

赣州盛安食品有限公司

1.肉牛屠宰建设项目

2.预制菜加工项目

屠宰及肉制品加工厂房5500平方米、机械化屠宰生产线1条、肉制品深加工生产线1条、预制菜加工生产线1条、污水处理站 1座。

10

赣州市旺田嫂餐饮有限公司

1.打造富硒牛肉加工企业

年产富硒牛肉丸3000吨。

11

会昌县新惠农牛饲料有限公司

1.推广肉牛全价饲料和TMR/FTMR日粮

年销售肉牛全价饲料5万吨,TMR/FTMR日粮5万吨。

12

会昌县硒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1.打造千头以上高标准富硒产业基地

富硒肉牛养殖1000头;富硒认证2个。

13

贵州大肥牛集团会昌分公司

1.打造万头以上肉牛养殖场

肉牛养殖10000头。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会昌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由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调度管理,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按照职责做好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抓好肉牛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调度、督查和通报工作,定期分析研判。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县肉牛产业发展部署,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技术干部专职抓,做好群众的引导、宣传发动、组织和管理工作,配合做好相关项目的实施工作,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县发改委、农业农村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局等部门要积极作为,加强协调配合,落实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等措施,形成肉牛产业发展合力。

(二)强化政策落实

县自然资源局、林业局要根据符合肉牛产业发展用地条件需求,在设施农用地备案、农用地转用、土地报征等方面提供支持,依法依规加快用地、林地手续办理,指导、支持乡(镇)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留足肉牛产业发展用地。会昌生态环境局要围绕肉牛产业发展提供环评指导服务。县财政局要建立财政支持稳定增长机制,设立肉牛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各乡(镇)相应建立财政保障机制,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在良种繁育、养殖、牛肉精深加工、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给予扶持。着力破解“融资难”“风险高”等难题,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贴息、担保等方式,保持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到位率,指导保险公司开发肉牛保险产品,增强肉牛养殖风险保障能力。

(三)强化督导考核

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以督导促落实,以考核促整改提升。将肉牛产业发展及人、财、物保障等纳入对相关部门、各乡(镇)督查评价内容,每年评估一次。将肉牛产业发展实绩纳入领导干部尤其是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评价内容,评价结果作为评先选优、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强化先进表彰,每年评选一批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先进乡(镇)、单位和先进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奖励。


附件:

Baidu
map